7月30日,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简称高专委、HPCTC)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在此隆重举行。高专委是我国高性能计算专业人士自愿结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产学研结合的学术团体,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设立的二级专业分支机构。高专委的成立为广大的高性能计算专家、学者、用户和企业等专业人士,在高性能计算系统、并行算法和软件、网格计算、行业应用等领域提供了一个开放、平等的沟通平台。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发展战略研究、审定专业技术标准、专业资格认证、专业培训、年度报告发布等活动,提高高性能计算的科研、生产、教学水平,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国家培训高性能计算的研究及应用型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陈国良当选为高专委的第一届主任。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孙凝晖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主任迟学斌任副主任。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历军担任秘书长。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80多位信息化专家参加了会议。高专委的成立有着重要的现实背景和战略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曙光、银河、神威、联想、浪潮等一批知名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国在高性能计算的研究、制造、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打破了西方的封锁和垄断,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中兴之路。尤其是去年10万亿次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在上海超算中心得到极大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的高性能计算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成为继美、日之后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第三股力量”。
在前不久刚刚举行的中国高性能计算十年庆典上,中科院计算所和曙光公司联合宣布了在2008年奥运会前推出每秒运算速度达百万亿次的曙光5000和在2010年前推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6000的研制计划,并根据龙芯的研制进程适当采用国产处理器,在国内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是,从发展总体上看,我国高性能计算在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上与西方国家仍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国外品牌还占领着很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行业,国产高性能服务器的市场份额仍然偏低;另一方面我国高性能计算的应用还不够广、不够深入,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都比较低下。
如何发挥高性能计算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已成为各界人士关心的焦点问题。2004年底,由陈国良、李国杰、李伯虎、夏培肃、陈左宁、刘光鼎6位院士、19位高性能计算领域权威专家发起,酝酿产生了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第一个学术机构——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据悉,半年多来,高专委的专家委员人数已达到200人,分布在教育、企业、科研、石油、气象、军队等各个领域。
在成立大会上,陈国良院士着重介绍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在应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以及高专委对推动国产高性能计算水平、促进高性能计算普及应用的积极意义。与会专家在交流中纷纷表示,中国高性能计算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及相应解决方案在软硬件方面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我们的最大差距在于市场和应用。为此,与会专家全体签名通过了《关于推动我国高性能计算发展的倡议书》,倡议政府加大对高性能计算的战略投入,倡议科研部门、教育机构、产业界和应用单位加强横向合作,共同做大做强国产高性能计算产业,倡议支持和使用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尤其是政府采购,要旗帜鲜明的带头采购使用国产高性能计算机。
业内人士分析,高性能计算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高性能计算是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防安全的重要工具,在国家战略中占有特殊地位,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第一个学术性机构,高专委不仅将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起到平台作用,更重要的是,将积极促进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水平的提升,这也是高专委区别于普通学术机构的重要特征。同时,高专委的成立有望在曙光、银河、神威、联想、浪潮等国产力量之间建立起联合的纽带与平台,从而为共同应对国际巨头的竞争发挥积极作用,甚至有可能成为颠覆原有高端服务器市场竞争规则的导火索。(新闻稿 开元世纪提供 2005-08-05)